书法家何大治作客翰墨天府成都书法大讲堂


书法家何大治作客翰墨天府成都书法大讲堂

  11月29日下午,书画家、篆刻家何大治老师受市书协约请,来到“翰墨天府成都大讲堂”主讲《简介汉张迁、衡方两碑一一兼谈汉碑的方笔》。本讲座为“翰墨天府”成都书法大讲堂2018年10月的公益讲座,由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主办,在成华区文化馆举行,吸引了老中青70余位书法爱好者参加,

何大治,字无极,四川成都人,1956年1月生,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专业书画家、篆刻家,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先后拜成都著名金石书画家游丕承、曾尧、张聚星、李文信诸先生为师研习书画艺术,擅长中国山水画及金石、书法。现为开明印社副社长,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成都丙戌金石书画研究会副会长等。

何老师今天首先进行理论讲授。釆用多媒体课件,紧密结合自己几十年习书经验对张迁碑、衡方碑特点及笔法进行了较深入透彻的解析。图文并茂,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以漫谈方式娓娓道来。

何老师讲,常讲细节决定成败。习书,就一定要多琢磨碑、帖的细节。书法首先要有工匠精神,可占二分之一。另二分之一是需要艺术的心灵,包括审美眼光、审美能力等。比如张迁碑字,结构不太难,可贵的是重在用笔,篆隶大多是笔锋内含。所以写字,在结构方面不宜变化过多,即孙过庭讲的复归平正。变化过多会显得花哨杂乱。我体会,习书就是平正追求与险绝追求交替进行。

何老师还谈到,习字读碑帖,不要过多把碑帖的书艺与书者的做人相联系。我们学的是书艺,自己心正就好。

何老师还谈到,学碑帖,要有明确的目的,不同阶段目的可能也不同。或主学或博览,或笔法或结字等等,可取其所需补其所短。如张迁碑,重在用笔内涵;石门颂,重在外拓并收放自如。

何老师还强调,古人习书不太注重使巧。如果过分弄巧则成卖弄,会弄巧反拙。

何老师选取了若干范字对张迁、衡方两碑以及清代隶书名家的用笔、结字等特点作了介绍与解析。

何老师还现场反复示范讲解了隶书方笔和圆笔的笔法,解答了学员们对隶书学习的多种困惑,并耐心细致地一对一点评了学员的习作,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及努力方向,使学员们得到了多方面的启发,受到普遍好评。

(赵文舟供文)

书法家何大治作客翰墨天府成都书法大讲堂 书法家何大治作客翰墨天府成都书法大讲堂 书法家何大治作客翰墨天府成都书法大讲堂 书法家何大治作客翰墨天府成都书法大讲堂 书法家何大治作客翰墨天府成都书法大讲堂 书法家何大治作客翰墨天府成都书法大讲堂 书法家何大治作客翰墨天府成都书法大讲堂 书法家何大治作客翰墨天府成都书法大讲堂 书法家何大治作客翰墨天府成都书法大讲堂 书法家何大治作客翰墨天府成都书法大讲堂

  附:学员王军《听课笔记》:

翰墨天府成都书法大讲堂公益讲座,何大治老师《简介汉张迁,衡方两碑——–兼谈汉碑的方笔》散记

上次讲的是礼器碑,乙瑛碑,孔庙碑,主要是讲圆笔的运用。

今天讲张迁碑,衡方碑,主要是讲方笔的运用。

张迁碑:大气,运笔丰富。小篆与汉隶的结合,圆转变成方转。

读碑帖,要观察其用笔:起笔,运笔,收笔,提按,一波三折,大小,粗细变化,笔在运行中的提按顿措、运转、力道的变化妙造。要观察其结构:对比产生美,如”颂”字。”思”字,方正与灵动的结合。口部,如”国”字,需要收紧。变化也产生美。结构上,从平正到险绝,再从险绝复归平正,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探索。

方笔(铺毫)与圆笔(裹笔)。张迁:用笔的内涵。史晨:圆笔。石门颂:雄浑,外拓。

衡方碑解读。

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漆书,内在朴实,赢得了持续的影响力。

杨仲子,«草堂之灵»,取舍,有自己的东西。

除了工匠精神,艺术还有心灵的东西(作者思想及性情的表达,即哲思,意蕴)。

篆刻:学问包含在金石之中。

大篆:裹锋要到位。

篆书,也有提按。

清代隶书四家:邓石如,伊秉绶,何绍基,赵之谦。

写字,属于高级修养,一日三餐外加一餐(写字)。亦可逼近古人勤学苦练的状态。

每天清晨早起,写一个小时字,养成习惯。

王军

2018.11.29

文章来源:
(0)
上一篇 2018年11月25日 下午10:05
下一篇 2018年12月1日 下午1: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