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天府”成都书法大讲堂——侯开嘉教授讲述《清代碑学的成因、成就及其意义》

9月26日下午,由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主办,成华区文化馆承办的“翰墨天府”书法大讲堂正式开讲。本次主讲嘉宾为中国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书法教育家,四川大学教授侯开嘉先生。

“翰墨天府”成都书法大讲堂——侯开嘉教授讲述《清代碑学的成因、成就及其意义》

活动于下午两点半准时开始,本次活动由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赵安如先生主持。赵安如常务副主席隆重介绍了开讲嘉宾,指出能请到德高望重的侯老师实在难得,学员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书法学习中除了要重视技法的锤炼更加要关注理论的学习。此后由侯老师的学生代表,西南民族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王书峰教授从学生的角度再一次介绍了侯老师。使得讲座未始学员们已全方位领略了主讲嘉宾其人,以及其重要的治学理念和教学特点。参加本次讲座的学员有成都书协的会员,宜宾、南充等地闻讯赶到的书法爱好者,以及四川各大高校的书法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伴随着全场最热烈的掌声,侯老师正式开讲。

全场坐无虚席

“翰墨天府”成都书法大讲堂——侯开嘉教授讲述《清代碑学的成因、成就及其意义》

本次讲座的主题是《清代碑学的成因、成就及其意义》。讲座伊始,侯老师便开宗明义的指出“清代267年间,书法史上最有价值的就是清代碑学。”每个时代都有其对应的时代书风特点,魏晋二王风韵,唐代遒美的楷法和肆意的狂草,宋代标榜宋四家的尚意行书,晚明浪漫的大行草,这些都是过往朝代的标志特点,而清代的最大特点就是碑学。侯老师为我们深入讲解了碑学兴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政治上的内忧外患。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等直接导致清政府的外情中干面具被撕扯下,国力愈弱,文人百姓愈希望蓬勃大气的时代雄风。2、碑学乘帖学之坏。至清朝,书法艺术已经自发发展一千多年,距传统帖学源流时代已相去甚远,就连祖帖《淳化阁帖》也早已翻刻的面目全非,因此帖学真正面目已经模糊,无论如何正本清源都难以溯源魏晋。因此,势必要产生和发展新的艺术理论和审美。3、是乾嘉学派刮起的考据之风。碑学应是考据之风下的产物,随着新出土的残石断碑、钟鼎铭文愈多,此种大气朴茂的石刻文字愈加冲击着书家的视线。

“翰墨天府”成都书法大讲堂——侯开嘉教授讲述《清代碑学的成因、成就及其意义》

“翰墨天府”成都书法大讲堂——侯开嘉教授讲述《清代碑学的成因、成就及其意义》

侯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碑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先由阮元“二论”的提出,再由包世臣《艺舟双辑》的完善和导流,后经张之洞《书目问答》的全力鼓吹,使得碑学理论几进每一户读书人家。最后经过康有为《广艺舟双辑》的全面完善和高度提炼,于是影响至今的碑学理念正式确立。

侯老师指出清代碑学最重要的创新点是笔法上的创新,无论是邓石如、杨沂孙、何绍基、赵之谦等都做了身体力行的改变,并取得巨大创获。侯老师细心的带着我们深入分析了每一种书体,细致的讲解具体书体的笔法创新之处,并带领我们领略各中之美。

最后侯老师为我们高度提炼了碑学的意义。1.是开拓了书法创作的新领域。魏晋以降,书家的创作主体一直是楷书、行书,草书,篆隶书渐变成似祭祀性的文字符号,远远脱离了创作主体,而清代碑学彻底打破这一局面,使得篆隶书得到空前的发展。2.是带来了书法创作的新观念。碑学兴盛和成熟以来扭转了学书者只法乳二王一脉的传统书迹,进而将目光投向了更加广阔丰富的金石碑刻领域。打破了二王御宇书坛的现象。在讲座的最后,侯老师更细心的为我们讲解了碑学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启示。

“翰墨天府”成都书法大讲堂——侯开嘉教授讲述《清代碑学的成因、成就及其意义》

“翰墨天府”成都书法大讲堂——侯开嘉教授讲述《清代碑学的成因、成就及其意义》

讲座后,学员们纷纷表示出了急切与老师交流的欲望,并提出了许多关于理论学习和技法创作方面的问题,而无论是哪方面的问题,侯老师都知无不言的全力为学员们解答。会后大家纷纷激动的表示受益匪浅,建议以后多举办类似的讲座。

文章来源:
(0)
上一篇 2019年9月20日 下午10:20
下一篇 2019年9月29日 下午9:3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