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红色题材 凝聚奋进力量(展时代画卷 谱奋斗华章) ——党史题材美术创作的当代价值

创新红色题材 凝聚奋进力量(展时代画卷 谱奋斗华章) ——党史题材美术创作的当代价值

革命圣地(油画)

段江华

创新红色题材 凝聚奋进力量(展时代画卷 谱奋斗华章) ——党史题材美术创作的当代价值

百万雄师下江南(油画)

董希文

创新红色题材 凝聚奋进力量(展时代画卷 谱奋斗华章) ——党史题材美术创作的当代价值

草原上的乌兰牧骑(油画)

张可扬

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尤其在新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中,党史题材创作具有重要而特别的地位。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取得的丰功伟绩,富有强烈的精神感召力,一直吸引着广大美术工作者积极投身创作。党史题材美术经典,在精神塑造、艺术表现和情境叙事等层面,蕴含历久弥新的蓬勃生命力。如今,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重大历史节点上,以兼顾艺术发展规律的时代视角,回望红色美术创作传统,更能深刻理解党史题材美术创作的历史内涵与时代意义。

 

人民的文艺是本质

 

人民的文艺,是党史题材美术创作的精神基石,也是主题性美术创作永恒的艺术指向。

 

早在延安时期,木刻艺术家们便用手中的刻刀,表现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始终与人民群众勠力同心、并肩战斗的情景。胡一川的《到前线去》、力群的《饮》、彦涵的《当敌人搜山的时候》、古元的《人桥》等经典名作,以单纯而有力的木刻艺术语言,成就了对于峥嵘岁月的视觉记录与诗意表现,展现了家国危难之时艺术创作的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在美术创作中也成为最重要的审美主体和表现对象。无论是以十三陵水库工程等为题材,表现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劳动场景的作品,还是反映现实生活、日常细节的作品,都始终以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为主线展开叙事。改革开放为中国社会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张法根的《希望》、詹建俊的《潮》、王少伦的《1978年11月24日·小岗》等油画作品,从个体视角出发,展现了新时期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尊自强的精神面貌和充满时代寓意的社会图景。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新时代美术工作者由此更为自觉地站在人民立场进行美的发现和创造,美术界涌现出一批高水准的艺术作品,各地不断掀起党史题材创作热潮。尤其是近两年,美术工作者拿起画笔,或走进革命圣地写生,重温红色记忆;或以全新的创作理念,投入党史题材美术创作,真情礼赞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得到更加深入的表现,红色美术的内涵不断充实,相关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化。

 

精神的升华是特征

 

对于党史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表现,突显中国现代美术的精神追求。如何以画意和图像表现历史与现实,呈现超越视觉表达的精神性内容,是党史题材美术创作的重要课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诞生的美术经典中,有不少表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的佳作,如颜文樑油画《南湖》、沈柔坚版画《瞻仰》、陈逸飞与邱瑞敏合作的油画《在党的一大会议上》等,以不同风格、不同视角展现了深刻而丰富的精神内涵。这一时期的党史题材油画名作有罗工柳的《地道战》、王式廓的《参军》、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艾中信的《红军过雪山》、靳尚谊的《毛泽东在十二月会议上》、钟涵的《延河边上》等;中国画名作有王盛烈的《八女投江》、石鲁的《转战陕北》、叶浅予的《北平解放》、李琦的《主席走遍全国》等。这些作品都以对历史场景和人物形象的具体描绘,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崇高的精神境界。雕塑名作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潘鹤的《艰苦岁月》等,同样展现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除此之外,黄胄中国画《洪荒风雪》、潘世勋油画《我们走在大路上》等经典作品,小中见大,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

 

从早期的艺术探索到后来的发展拓进,党史题材美术创作持续在题材内容、形式媒介和艺术表现等方面锐意创新,让这一主题的精神内涵不断升华。尊重艺术规律,在艺术探索中更好地表现主题、凝聚精神、体现担当,已经成为党史题材美术创作一脉相承的学术传统。

 

时代的发展是动力

 

创作方法与创作理念随着时代发展,使党史题材美术创作始终保有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显现出主题性创作“笔墨当随时代”的价值诉求。

 

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后期,党史题材美术创作在艺术本体层面呈现创新趋势,焕发勃勃生机。这一时期的油画经典有闻立鹏的《红烛颂》、靳尚谊的《瞿秋白》、沈嘉蔚的《红星照耀中国》等,这些画作较之以往更为注重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中国画名作有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王迎春与杨力舟合作的《太行铁壁》、田黎明的《碑林》、胡伟的《李大钊、瞿秋白、萧红》、邢庆仁的《玫瑰色回忆》等,连同沈尧伊表现红军长征的大型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钱绍武的公共雕塑名作《李大钊像》等,显现出党史题材美术创作新的审美风格与艺术取向。一些美术工作者在描绘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事件、情节与人物的同时,也开始关注乡村的发展和大众的日常生活。如徐芒耀油画《开拓幸福路》、蔡超和蔡群合作的中国画《顶梁柱》等,展现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城乡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景象。

 

21世纪以来,红色美术创作再度升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围绕重大历史节点的一系列国家级美术创作工程陆续开展,党史题材美术创作在坚持现实主义的同时,根据思想内涵的要求在形式语言上求新、图变,展现多种风格形态。例如在“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何红舟、黄发祥合作的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以写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再现了中共一大会议的历史瞬间;陈树东、李翔合作的油画《百万雄师过大江》,则以具有斑驳肌理的表现主义手法,赋予作品以历史的纵深感和雄浑气度。同样出自此次工程的油画作品,如詹建俊和叶南合作的《黄河大合唱——流亡·奋起·抗争》、丁一林的《科学的春天》、王宏剑的《复苏的土地》,以及中国画作品唐勇力的《新中国诞生》等,都显现出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在当下的生机与活力。近年来,美术工作者更为关注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油画《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中国画《助梦》《暖心——十八洞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公示会》等,展现了党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奋斗、脱贫攻坚的时代画卷。

 

百年风华,艺脉相承。党史题材美术创作的世纪历程,为当下主题性美术创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与重要启示。那些经典作品的艺术感召力与历史价值,触动着每一位观者的心弦。对于新时代的美术工作者而言,既要推陈出新,超越简单的历史图解与“画照片”式的模板复制;更需守正创新,处理好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革命现实与诗意表现、情节叙事与艺术本体的关系。只有秉持“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态度,才能创作出既可信、可亲、可感,又具温度、力度、深度的党史题材佳作,更好地凝聚奋进的力量。

 

(作者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文章来源:
(0)
上一篇 2021年7月27日 下午9:12
下一篇 2021年8月5日 上午3:11

相关推荐